把金融服务“开”到家门口

更新于:2015-12-25 | 阅读:1337 | 来源:南方日报

 如图

 

葛长伟对阳山农村金融改革的探索、创新表示肯定。姚水波
葛长伟对阳山农村金融改革的探索、创新表示肯定。姚水波 摄


  “在一些农村里,村民们卖了几头猪都没地方去存钱,要等到第二天到了镇上才有银行网点,晚上睡觉都不安心。”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曾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在清远的一些乡村,农民想取钱、存款、汇钱,到最近的金融网点要花掉二三十元的车费和半天时间。这种情况,在阳山同样存在。

  囿于交通落后、位置偏僻,农村地区面临金融网点缺位、金融基础设施薄弱等一系列问题,缺失资金、贷款难,严重制约着农民的扩大化生产。

  清远市委、阳山县委的决策者将目光投向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并将其与近年在全县铺开的农村综合改革结合,让跟多的资金在农村流转起来,使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

  阳山积极探索拓宽农民融资渠道的办法,如推广农民“信用宝”贷款、“政银企”贷款等金融产品,试水打造“新型农会”、建设经济合作社资金互助部等金融互助新途径。

  阳山在农村金融改革上的探索及尝试,获得了市委书记葛长伟的充分肯定。11月,葛长伟在视察江英镇大桥村农综改时提出,农村金融服务站就是要自建一个“蓄水池”,吸纳种养大户入股,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金融服务站农民在家门口也能取款

  自2013年下半年阳山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站建设工作以来,阳山县与农信社紧密合作,针对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网点少、存取款难、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县农信社紧密配合县政府工作部署,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

  截至目前,阳山全县已成功开设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6家,金融服务辐射面全方位延伸至杜步镇东江村,黎埠镇鲁塘村,七拱镇火岗村和桂花村,岭背镇秤架瑶族乡杜菜村以及江英镇大桥村。

  农村金融服务站提供助农取款、查询转账、助农代发、缴款及其他金融类咨询服务,真正为偏远农村地区群众办了实事、解决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金融服务站,均设有“助农取款点”服务,负责江英镇大桥村金融服务站管理的周路养表示,助农取款点为农民提供小额提款,每人一天提款限额为1000元。助农取款点备受村民欢迎,有农民表示:“想用钱买农资的时候,直接来到服务站取款,然后到服务站的农资超市选购,就不用再来回折腾了。”

  拿出两个“宝”足不出村实现贷款融资

  不仅“银行”开到了家门口,连一直困扰农民的因抵押物不足贷款难的问题也有望得到新的解决良方。

  阳山农信社创新推出农民“信用宝”贷款产品,以及便利于专业合作社及农业大户投资扩大生产的“政银企”贷款产品。

  据了解,农民“信用宝”是农信社对被评为“信用户”的农户,基于其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无需抵押、担保的贷款,可在授信期限内随贷随用,周转使用。

  其亮点是,农民在金融服务站提出借款申请,经农信社相关程序,就可获得与自身信用匹配的“农民信用宝”贷款,农民可在村中完成从贷款申请到放款取款等环节,真正帮助农民创业致富。

  在首家金融服务站开业当天,村民陈桂娣通过网上银行放款,借助助农取款渠道成功取出1000元的“农民信用宝”贷款资金,并高兴地说:“农民信用宝好啊!不但帮助我解决了种油茶树的资金问题,而还无需抵押,灵活、轻松,取款也方便。”目前,该产品已授信15户,授信金额为37万元。

  “政银企”合作贷款则是由县政府筹集资金200万元存入银行作为担保资金,再由银行放大5倍发放给龙头企业合作农户,贷款风险由政府、银行、企业三方按3∶4∶3的比例承担。

  据悉,阳山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如鑫浩生物科技、广东省天农家禽养殖公司等,均入股了“政银企”,企业的合作农户如有扩大生产需求,则可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最高限额每户5万元,银行将款项划给企业,企业在根据贷款额度换算出等价的农产品数量,交由农户种养。

  “政银企”的推行,切实解决了农户扩大生产的需求,而该产品以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共同承担风险,则免去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受到了农户青睐。

  探索新思路 建设新型农会和“资金互助部”

  “新型农会”的首个试点是杜步镇的旱坑村,据了解,旱坑村农会由在该村常年居住的村民自愿结成,村民筹集资各类资金,设立农会生产发展基金,基金不做流通,只向支队内部会员开放。

  村干部介绍,初期,旱坑村农会筹集到了148万元,后来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又获得政府投入100万元,农民会员入股48万元,总资近300万元。

  由于资金在内部封闭运行,有借有还,滚动发展,会员之间的“知根知底”,大大免去了繁琐的审批程序,提高了放贷效率。据透露,目前,该农会共向入股农民发放了“投放金”124.5万元。

  旱坑村“农会”模式的成功经验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在其他镇村得到推广。为解决农会资金不足的难题,阳山县在“农会”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引导本地乡贤、企业家回乡发展新型农会组织。

  县金融办负责人陈志伟向记者表示,所谓“新型农会”,即企业家可以利用其本人的信誉和资产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作为生产发展基金组建金融服务部,再向有资金需要的合作农户发放小额贷款。

  目前,这种“新型农会”正逐渐在七拱镇潭村、小江镇黄牛滩村等形成雏形。